提起廚房,我們會想到什么?香甜可口的飯菜,家人做飯的溫暖?
作為一個環保人,我想到的是廚余垃圾。
剩飯剩菜如何處理可以說是全世界都在探討的問題。僅僅只靠提倡節約糧食,反對浪費只能減少廚余垃圾。如何治理廚余垃圾,甚至變廢為寶是環保人肩膀上的責任。
在我國,很長一段時間內,垃圾的處理就是填埋。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浪費土地,更帶來了污染。垃圾分類條例逐漸推進后,各種垃圾有了自己確切的去處,而廚余垃圾也開始二次利用。
如何高效快捷地處置餐廚垃圾,一直是政府和社會普遍關切的問題。近年來,微生物處理餐廚垃圾逐漸成為熱門話題。利用微生物處理餐廚垃圾,是近年來國內外逐漸興起的新型垃圾處理技術。日韓等國有相當一部分餐廚垃圾靠微生物技術處理,這些年我國北京、上海、大連、廈門等城市也在逐步推廣應用。
微生物處理餐廚垃圾與其他處理方法相比,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。露天堆放和堆肥處理投資少、操作簡單,但產生的氣味和污水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;填埋處理不僅占用土地,對環境特別是地下水資源也構成嚴重威脅;焚燒處理可將垃圾減少約90%,但一次性投入大,運行成本高,可回收資源浪費,大氣污染較為嚴重。如果將餐廚垃圾分離出來運用微生物處理,就可以大大節約能耗,提高焚燒效率。
微生物降解技術將餐廚垃圾就地處理,一是處理徹底,安全性好,無臭味異味,無二次污染;二是處理后的垃圾總量減少90%,降低了運輸成本;三是處理后的殘留物可以制成有機肥料,實現資源循環利用。如果這項技術得到普及,我國的城市將成為安全無害的有機肥料大工廠。
除此之外,微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,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,其自身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、可觀的經濟效益。、
下圖為有機肥:
餐余垃圾中的主要成分有糧食、蔬菜、油類、肉骨等,富含淀粉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無機鹽以及微量元素,是名副其實的“好東西”。
而在以往的處理過程中,大部分泔水進入私人作坊回收體系,除了喂豬之外,還有部分被少數不法分子用來提煉食用油,流入食品市場,重上市民餐桌。給人類健康帶來極大威脅。如今通過微生物技術的有機處理,可以變有害為無害。
資源化為循環經濟增色。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物經濟。據有關方面測算,我國有機垃圾處理的潛在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,并可帶動生物工程、機械制造、有機肥料等多項產業,間接產出至少500—600億元。
目前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尚未形成健康有效的運行體系,特別是餐廚垃圾沒有被有效地再利用。而微生物有機處理技術將餐廚垃圾資源化,可以改變垃圾處理由政府包辦的現狀,實現“有限資源、無限循環”的目標。
(聲明:文章來源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)